跨界打劫中寻找的幸福

2019年9月12日阿里云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体以4022万中标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BIM管理平台(一期),在行业内引起轩然大波。2019年12月26日,华为和平安联合体以4.55亿中标深圳智慧水务一期工程,虽然震动程度已经远逊于前者,但长吁短叹仍旧挂满朋友圈。

雄安新区的项目以雄安新区工程建设全过程的BIM管理平台建设为主,与数字化、信息化结合较为紧密,但仍给予传统工程企业参与的机会,或许这也是作为传统行业代表的湖南建工和广东省建筑院在此次竞标中排名第三,而由阿里和江苏达科两家科技公司领衔的联合体位列前两名的原因。考虑到天津城市规划院和中国城市规划院的技术实力以及商务报价仅3.5%的差距(阿里价格更高),笔者大胆猜测最终30分的分差或主要来自于联合体中信息化部分的差距。

而到了12月底深圳智慧水务项目中标结果公示,或许是已有雄安新区项目做铺垫导致影响力已明显减弱,但从细节来看,这一次的信息更值得深入剖析。项目工作内容主要分为六大板块:智能感知设备、基础设施、水务大数据开发、水务模型购置并开发、智慧应用开发和标准体系编制。具体包括: 1.智能感知设备建设:含水情采集、水质采集、工情采集、视频采集等。 2.基础设施建设:含光缆敷设、交换机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信息安全设备、管控分中心配套设备等。 3.水务大数据开发:含大数据工具、数据归集融合、大数据存储与管理、大数据共享服务、大数据分析服务、应用支撑平台包括物联网感知平台、BIM平台、数据与业务集成平台等。 4.水务模型购置并开发:含基础模型和水务专业模型等。 5.智慧应用开发:含流域综合调度系统、引水工程管理系统、工程建设管理系统、综合监测管理系统等。 6.标准体系编制:含总体标准规范、应用标准规范等。 从项目内容来看,有几方面的趋势值得关注: 首先,智慧水务的项目由深圳市水务科技信息中心作为建设单位,同时,在投标人资质要求中并没有出现勘察设计相关资质的要求,可见,在深圳市政府眼中,智慧水务和智慧城市一样,属于信息化建设范畴。顺便说一下,同样也是在12月份,华为、平安和腾讯组成的深圳三巨头中标了深圳盐田区政府的智慧城市和数字化政府建设项目。 其次,从招标内容来看,即便勘察设计企业具备同台竞争的资格,工程建设在智慧水务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具备绝对优势,六大板块中仅基础设施建设和智慧应用开发方面具有自身优势,而在智能感知设备、水务大数据、标准体系编制等方面与互联网企业有巨大差距,这也是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与深圳市水务科技有限公司组建联合体参与却毫无优势的原因之一(其他科技公司同样毫无还手之力)。 最后,从智慧水务的内容范围来看,深圳市的智慧水务平台智慧应用开发中包括了流域调度、引水工程等,市政水务和水利的界限日趋模糊,未来的客户端需求不再是单一的城市水务,而是水资源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这对于传统的水利院或市政院来说,都是重大的机遇和调整,传统的泾渭分明的行业管理模式逐步将走向融合。 对于传统的勘察设计企业,面对各路巨头“打劫”的环境应该如何应对呢?从行业趋势来看,似乎很多企业都把“智慧+”业务作为未来的发展重点之一,但在已有的诸多先例面前,盲目的推进显然不太合适。在笔者看来,“智慧+”业务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智慧+”业务是未来的发展重点,但核心仍然是业务而不是智慧,因为只有业务是勘察设计企业在产业链环节中的比较优势,花大力气打造团队去PK智慧显然不切实际。 二是合作共赢是“智慧+”业务的有效发展路径,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引更擅长智慧业务的合作伙伴入局,作为团队共同对外才能各取所长。在工程建设阶段,阿里、腾讯们仍然远不如勘察设计企业专业。 三是“智慧+”业务的关键是做好融合,智慧和业务的融合不是1+1>2,实际上是1.5+1.5>3的过程。多出来的0.5,对阿里、腾讯们而言,需要更熟悉工程,需要加强对专业的了解;对勘察设计单位而言,需要更熟悉“智慧+”的要求,需要更熟悉各种智能化设备及数据采集需求,更新自身智慧相关的知识。 智慧业务的发展中,阿里、腾讯们和勘察设计单位就像两个想谈恋爱的年轻人,一是(在这一领域)都很年轻,二是都有(想进一步发展的)冲动,三是对方都有无法取代的优点,四是只有勇敢地走到一起并且互相支持才能生活地幸福美满。所以,以后 “打劫”的劫匪可能就是你未来的另一半。




关 联 阅 读
“谁是你的大客户?”——勘测设计企业“大客户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谁是你的大客户?”——勘测设计企业“大客户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当前勘测设计行业市场竞争的厮杀日趋激烈,产能逐步过剩,客户服务能力将成为决定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弱水有三千,只取一瓢饮——对中小建筑企业生存的思考
弱水有三千,只取一瓢饮——对中小建筑企业生存的思考
李福和

行业下行,中国建筑业依然如佛祖放在我们面前的大“湖”,大型央企、国企是喝不下这一“湖”水的;中小企业有机会“只取一瓢饮”而“活”下去。

特殊时期,扩张还是收缩
特殊时期,扩张还是收缩
李福和

面对目前的不确定性,建筑企业的选择到底应该是扩张还是收缩? 对于大多数国企,尤其是建筑央企,扩张和增长依然是企业战略的基本方向,收缩不是战略的选项。